范姓古来名人、近代名人,现代名人以及历史事件

    中华范氏网 2008年12月15日 范宪平


范 蠡:(生卒年待考),字少伯,又称范伯、邸夷子皮、陶朱公。楚国宛三户人(今河南南阳)。著名春秋后期越国政治家。精通韬略,足智多谋,拜为大夫。勾践三年(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大破越军,勾践偕妻等入吴称臣。
  范蠡亦作吴国人质两年。归国后,辅佐勾践卧薪尝胆,图强雪耻。经过十余年努力,越国终于转弱为强。勾践十五年,吴王夫差率精兵北赴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会盟诸侯,留太子与老弱守国。在范蠡建议下,勾践发兵伐吴,袭破吴都(今江苏苏州),杀吴太子。勾践二十四年,越军在围吴都三年后破城,夫差自杀。越国终于吞并吴国。
  范蠡在灭吴后,决计激流勇退,乘舟浮海到达齐国,定居于陶(今山东定陶县),改称鸱夷子皮,又改名陶朱公,以经商致富。他认为对付敌人要随形势变化制定计策,强盛时应戒骄,衰弱时要争取有利时机,创造有利条件,使转弱为强。又认为物价贵贱的变化,是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其言论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
  范 睢:(公元前?~前255年),也叫范且,字叔,战国时魏人(今河南开封),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因事为须贾所诬,被魏相魏齐使人笞击险死。后化名张禄,由王稽、郑安平帮助送入秦国。
  他游说秦昭王,驱逐专权的秦相魏冉。公元前266年,任为秦相,封于应(今河南宝丰),称应侯。他主张远交近攻,歼灭敌国主力。 长平之战后,秦将白起大胜赵军,范睢妒忌白起之功,迫使其自杀。推荐郑安平为将,王稽为河东守。后郑安平围攻邯郸失败,降赵。公元前255年,王稽又因“与诸侯通”之罪坐法诛,范睢谢病归还相印,不久即病逝。
  范 增:(公元前277~前204年),今安徽桐城人。著名秦末楚王重臣。
  范增是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末期农民战争中霸王项羽的主要谋士。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范增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他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号召天下百姓。在项梁阵亡后,他跟随项羽,成为他的重要谋士,后来封位历阳侯,项羽尊称他为“亚父”。
  公元前206年,范增跟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趁机消灭刘邦以绝后患,但没有被采纳。刘邦后来赴鸿门宴,范增几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项羽犹豫不决,范增又让项庄舞剑,想寻机刺杀刘邦,又因为项伯也出来舞剑从中作梗,除掉刘邦的计划落空,最后刘邦逃脱。后来,刘邦被困在荥阳(今河南荥阳),项羽胜利在望时,没想到刘邦用了陈平的离间计,使范增受到项羽猜忌,遇事不再和他商议,范增一气之下辞官回乡,但走到半路就病死了。没有了范增的辅佐,项羽终于兵败,自刎于乌江。
  范 丹:(公元112~185年),又名范冉,字史云,陈留外黄县人(今河南杞县)。著名东汉高士。
  范丹是马融的学生。很有学问,很正派,不趋炎附势,违时绝俗,尝慕梁鸾、闵仲叔之为人,与李固、王奂友好。
  汉恒帝时让他当莱芜长,因为母亲病故,结芦守孝,没有到任。后来在太尉府任职,自知性情急燥,不随合大流,腰中常佩带一块皮带子,以此时刻警惕自己。当时臣官专权,侵犯了土族大地主的利益,于是世家大族联合起来抨击宦官集团,后来有人勾结宦官,诬告他们“诽讪朝廷”,有二百多人被捕,后虽释放,但不得作官。这就是东汉时的第一次党锢之祸。
  范丹遭党锢之祸,逃遁于北方,用小车子推着妻子,或卖卜乡间,或在田间捡才拾粮,晚上寓息小店,或旅宿树荫,如此十余年,到了古皮城西定居下来,搭了几间草房子居住,相传称范丹居(庄)。现在仍有一块高地。范丹以打鱼种地为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有时家中断粮,民间歌曰:“甑中生尘范史云,釜中生鱼范莱芜”。南皮民谚:“穷不过范丹,富不过石崇”。请他做官也不去。在南皮留传一些关于范丹动听传说。
  儿子是活宝,石崇只有死宝(银子),范丹打鱼捞到宝贝被石崇骗去,孔子向范丹借粮等等。旧县志也记载范丹曾居住南皮。古皮城遗址西有一土岗,名范丹庄,传说是范丹的家。逝世后谥号“贞节先生”。
  范 滂:(生卒年待考),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末年士人领袖。
  他抑制豪强,反对宦官。他少年时便怀澄清天下之志。他疾恶如仇,为官清厉,任清诏史按察诸郡时,贪官污吏望风解印绶而逃。任汝南郡功曹时,抑制豪强,制裁不轨,结交士人,反对宦官。汉灵帝即位的时候,窦太后临朝,封她父亲窦武为大将军,陈蕃为太尉。窦武和陈蕃是支持名士一派的。他们把原来受到终身禁锢的李膺、杜密又召回来做官。
  范 晷:(生卒年待考),字彦长,南阳顺阳人。著名西晋重臣。
  少年时游学于清河,于是迁家侨居。郡守命他为五官掾,历任河内郡丞。太守裴楷久闻其名,举荐为侍御史。调任上谷太守,遭遇丧事,没有前去就任。后来做了司徒左长史,转任冯翊太守,很有政绩,善于安抚百姓,百姓很爱戴他。征拜少府,又出任凉州刺史,转任雍州刺史。当时西部土地荒毁,少数民族时常侵扰,田桑欠收,百姓困顿凋弊,范晷倾心教化引导,劝勉农桑所辖地区百姓全仰仗他。锦元康中期,加封左将军,卒于官。有两个儿子:范广、范稚。
  范 广:(生卒年待考),字钟将,西晋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晷之子。
  被举孝廉,任灵寿令,不去就任。其姐嫁给孙氏,早亡,有个孙子名叫迈,范广一直抚养带他南奔,即使在盗贼四起的时候,始终没有丢弃。元帝承制,任他为堂邑令。县丞刘荣犯法当死,郡守让刘荣回原籍服刑。刘荣是本县人,家里有老母,很有气节,范广常常听凭他回家省亲,刘荣也会如期而返。县堂被野火所烧及,刘荣脱去刑械救火,事毕,又自我戴上刑械。后来天大旱,米贵,范广散发私家谷粮赈济百姓,用去了几千斛,远近流落的人都前来投奔他,当地户口增加了十倍。卒于官。
  范 稚:(生卒年待考),西晋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范晷之子。
  范稚自小就知名,征召为大将军掾,早卒。有子名范汪,别有传文(见下)。
  范 汪:(生卒年待考),字玄平,又称范东阳,范晷孙,范稚子。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东晋医学家。
  曾任东阳太守。在郡大兴学校,甚有惠政。晚年屏居吴都。善医术,常以拯恤为事。凡有疾者,不问贵贱,皆为之治疗,每多治愈。撰有《范汪方》(又作《范东阳方》、《范东阳杂药方》)一百七十余卷,今佚。其佚文散见于《外台秘要》、《医心方》等。此书为唐以前研治伤寒较有成就的医学方书,于外科治疗亦有一定水平,并收集当时民间单验方,故陶弘景谓其书“勘酌详用,多获其效。”
  范 宁:(生卒年待考),南阳顺阳人(今河南淅川)。著名东晋经学家。
  所撰《春秋谷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谷梁传》注解。
  范 晔:(生卒年待考),字蔚宗,南阳顺阳人(今河南内乡)。著名南朝刘宋时期史学家。
  出生于官僚世家。所著《后汉书》文辞优美,简洁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他既是一位史学家,又是一位文学家。少年明朝就博览群书,涉猎经史,善写文章,通晓音乐,还能写一手很漂亮的隶书,是个多才多艺的少年。十七岁时就踏上仕途。历任秘书丞、司马、新蔡太守、吏部尚书郎等,因在彭城王刘义康生母彭城太妃死时,饮酒作乐,被贬为宣城太守。后来他又历任南下郡太守、太子詹事等职务。范晔呕心沥血写成了《后汉书》包括上起汉光武帝、下至汉献帝的近两百年历史的宏篇巨著。
  范 缜:(生卒年待考),南乡舞阴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时期哲学家和无神论者。
  著有《神灭论》,有人曾以升官诱惑他改变观点,他不“卖论取官”。
  范 云:(公元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阳人(今河南泌阳)。著名南朝齐、梁间诗人。
  范云早年在南齐竟陵王萧子良幕中,为“竟陵八友“之一。齐武帝永明十年(公元492年)和萧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称赏。从北魏还朝后升迁为零陵内史,后又为始兴内史、广州刺史,皆有政绩。萧衍代齐建梁,范云被任为侍中,迁散骑常侍、吏部尚书,再迁尚书右仆射,居官能直言劝谏。逝世后谥号“文”,终年五十二岁。
  范云是当时文坛领袖之一,与沈约、王融、谢□等友善,和何逊也有交往。他八岁时就能写诗,稍长即善属文,文思敏捷,时人多疑为宿构。《文选》录其《赠张徐州稷》、《古意赠王中书》、《效古》等五言诗三首。《诗品》将其列之于中品,评为“清便宛转,如流风回雪”。他诗中的一些好句,如“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江干远树浮,天末孤烟起。江天自如合,烟树还相似”,“积恨颜将老,相思心欲燃。几回明月夜,飞梦到郎边”等,风格明净,已经可以看到唐音的前奏。《梁书-范云传》记其有集三十卷,至今文章已亡失传几尽,诗尚存三十余篇,收入今人逯钦立所辑,《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
  范履冰:(生卒年待考),河内人(今河南武陟)。著名唐朝时期重臣、史学家。
  知名于唐高宗,武则天执政后,出任宰相,并主持了大唐国史的修撰。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唐朝宰相范履冰的后代。著名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的曾祖父范梦龄,曾任吴琥国中吴节度判官(苏州钱粮判官),祖父范赞时,曾任吴越国秘书监。父亲范墉,任职于吴越王幕府,后随吴越王钱一同投宋,宋端拱初年(公元988年)赴徐州任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徐州军事长官的秘书)。 
  范仲淹在学术上以易学著名,其文学亦为后世景仰,在文风卑弱的宋初,范仲淹反对西昆派,反对骈体文,主作用质朴的、有实际社会内容的作品来矫正文弊。他一生论著很多,诗、词、散文都很出色,有不少爱国忧民、反映社会现实的好作品,艺术上也颇见工力,颇具特色。名篇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诗《江上渔者》等。集有《范文正公集》,其生平详见《宋史》卷三一四。他上继李、杜、韩、柳,下启欧阳修、曾巩、三苏、王安石等,与穆修、柳开一起,为北宋的诗文化大革命新运动奠定了基础。
  范中立:(生卒年待考),字仲立,陕西耀县人。著名北宋画家。
  范中立常往来汴京、洛阳。山水初学李成,继法荆浩,后感“与其师人,不若师诸造化”,因移居终南山、太华山,对景造意,不取繁饰,自成一家。所作落笔雄健凝炼,喜用状如雨点、豆瓣、钉头的皴笔画山,皴笔布列山石之正面,起伏更见有势,山顶多植密林,水边置大石,屋宇笼染黑色,表现出秦陇间峰峦浑厚峻拔之景象。亦擅画雪景。评者以为“得山之骨”。与关仝、李成并为五代、北宋间北方山水画的主要流派代表,对后世影响很大。存世作品有《溪山行旅图》、《寒林雪景》等图。范宽的《临流独坐图》是又一表现层峦叠嶂、千岩万壑的巨制。深郁的山坳间腾起弥漫浮动的云雾,吐吞变灭,更加强了忘身于万山之中的感觉。卜居期间往往成天端坐,放眼四望自然景观,从中寻求绘画的情趣。即使是雪夜,也在室外凝神观察,以便触发灵感。后来终于自成一家,同董源、李成并称为宋初山水画三大家。后人认为三家遗作,照耀千古,为百代之师。
  范成大:(公元1126~1193年),号石湖居士,吴郡人(今江苏苏州),著名南宋诗人。
  范成大是宋绍兴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初为徽州司户参军,累迁礼部员外郎。后出知处州,减轻赋税,兴修水利,颇有政绩。但身处南宋初年,积弱之世不能有更大的作为。范成大为人刚直,视死如归。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宋孝宗拟派使臣到金国索取河南陵寝地,当时朝臣惧怕金人如虎,范成大慷慨请行,全节而归。范成大在朝,刚直不阿。宋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范成大起复,辗转桂林、成都、明州、建康等地任官。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范成大从成都还朝,以中大夫为参知政事,执政仅两个月,便被御史以私憾攻击而落职。晚年告休归居苏州石湖,与陆游友谊甚笃。
  范成大才华横溢,素有文名。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之一。词风清逸淡远,善写田园诗,《田园四时杂兴》被文学史家誉为集古代田园诗大成之作。范成大不仅擅诗,而且善书。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大“字宗黄庭坚、米芾,虽韵胜不逮,而遒劲可观”。范成大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人,是北宋四大书家之一蔡襄的孙女。
  范文程:(公元1597~1666年),字宪斗,号辉岳,范仲淹后裔,辽宁沈阳人。著名清初大臣。
  范文程生于明万历二十五年,卒于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曾事清开国之四代君主,计有清太祖(佟?努尔哈赤,公元1559~1626年)、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公元1592~1643年)、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公元1638~1661年,1643~1661年在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公元1654~1722年,1661~1722年在位)。他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 ,更被视为文臣之首。范文程在清政府曾任内秘书院大学士、议政大臣等职 ,据史籍《清史稿》记载:“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改文馆为内三院,范文程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进世职二等甲喇章京”、“进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加拖沙喇哈番,赐号‘巴克先’。复进二等精奇尼哈番”。清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农历8月,范文程逝世,谥号“文肃“。清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即范文程死后四十七年,清圣祖为他亲提“元辅高风”匾额,并在《明史》中明确为袁崇焕平反。
  范文澜:(公元1893~1969年),字云台、芸台、仲云、仲芸,笔名武波、武陂,浙江绍兴人。著名当代史学家。
  范文澜于1917年从北京大学毕业。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失掉组织关系,1939年重新入党。曾在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大学、辅仁大学等校任教。1940年到延安,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边区北方大学校长、华北大学副校长,并兼这两所大学的历史研究室主任。建国后,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人大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
  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并长期从事该书的修订工作。还著有:《中国近代史》(上册)、《历史考略》、《群经概论》、《水浒注写景文钞》、《文心雕龙注》、《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唐朝佛教》、《范文澜史学论文集》等。
  1969年7月2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范长江:(公元1909~1970年),原名范希天,四川内江人(今四川内江东兴区)。著名新闻记者、新闻学家。
  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一”南昌起义。1932年进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1933年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为北平《晨报》,《世界日报》,天津《益世报》等报撰稿。1935年以天津《大公报》特约通讯员身份到我国大西北采访,发表了一系列轰动全国的报道,这些报道后收入《中国的西北角》一书。1937年11月和羊枣,徐迈进等同志创建了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即中国记协的前身),并被推选为“青记”的总事。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他还参加了香港《华商报》的创办工作,担任过新华社华中总分社社长,《新华日报》(华中版)社长和华中新闻专科学校校长等职务。1949年7月,与胡乔木等新闻界知名人士在北平成立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委会。范长江是我国现代新闻史上最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之一。他创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的日子(1937年11月8日)被国务院确定为中国记者节的纪念日,以他名字命名的新闻奖已成为我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
  范朝利:(公元1914~今),河南新县郭家河乡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将。
  1929年8月参加工农赤卫军。1930年春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第十师二十八团排长、副连长、连政治指导员,第十一师三十一团营政治委员、团政治处主任,第十师二十九团政治委员,第十一师五十三团副团长,师司令部参谋主任、参谋长。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反“围剿”作战和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参加长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军区副司令员,第四兵团第十四军军长,济南军区副司令员。1985年7月按大军区正职离职休养,并多方筹资支援老区建设,在家乡建起一所“八一希望小学”。是第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著有《羊山集战斗》、《范朝利回忆录》等。
  范 明:(公元1914~今),原名郝克勇,陕西临潼栎阳镇郝邢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被派往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三十八军任中共工委委员、书记,第三十八军教导队队长、直属搜索连连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统战部处长,骑兵第六师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政治部联络部部长兼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驻班禅行辕代表,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藏部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委书记、书记处书记,西藏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一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0年后任陕西省第四届、第五届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党的民族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为实现汉藏民族团结、和平解放西藏,做出了重大贡献。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他一生中曾多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后改名为“范明”也是因毛泽东建议而为。著有《关于唯物辩证法与中医辨证施治的探讨》、《新西游记》等。
  范子瑜:(公元1914~2002年),湖南张家界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4年参加革命工作,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华苏维埃湘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财政部巡视员,国有财产科科长、会计科科长,红军二军团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红二方面军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等职,参加了湘鄂川黔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山城堡战役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晚年喜书法,在北京举办过个人书法展,其作品被誉为“具有较高的美学内涵”。
  2002年6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八岁。
  范阳春:(公元1913~1994年),福建永定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一军团一师司令部译电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长征和直罗镇战役。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一五师部教导员、师卫生部教导员,东进抗日挺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运河支队政治处副主任,鲁西军区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冀鲁豫军区第二军分区后勤处政治委员、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参加了平型关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军区第八军分区副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六军四十六师政治委员。参加了渡江、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六军政治部主任。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后历任通信兵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总参谋部通信部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4年2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范忠祥:(公元1917~1993年),湖北省天门县聂范村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7年参加革命,任乡苏维埃土地委员兼赤卫队队长,1932年5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军区独立第五旅旅长、第一野战军七军二十一师师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于1950年任解放军炮兵第四训练基地司令员(正军职),1954年毕业于军事学院,1955年任北京军区炮兵第一任司令员,1975年改任军区炮兵政治委员,1982年按正兵团职离休。
  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3年3月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六岁。
  范保顺:(公元1914~1987年),湖北省天门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三军八师便衣队分队长、连政治指导员,第八师政治部组织科干事。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师三五八旅七一五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师教导队区队长,冀中军区独立第五支队二大队政治委员,第一二○师三五八旅独立四团副政治委员,大青山骑兵支队一团政治委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原军区第四十四团政委、冀中军区独立七旅十九团政治委员、副旅长、旅副政治委员,第二十兵团六十八军二○二师副政治委员,第二○四师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六十八军二○四师政委。回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八军政治部主任、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1987年9月9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三岁。
  范朝福:(公元1915~1993年),河南省新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少将。
  12岁参加儿童团并任分队长。1929年10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并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7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七十三师政治部公务员、宣传员、红三十一军政治部宣传队长、政治部民运副干事长、民运部群众武装科长、代理民运部长,第三十一军九十一师卫生处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第一、二、三、四次反“围剿”斗争及大山寨、苏家埠、七里坪等战斗。1932年底随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到达川陕边区,参加了粉碎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和刘湘的“六路围攻”等战斗。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七七一团卫生队指导员,政治处民运股长。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二野战军二纵六旅十七团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军政治部民运部长,先后参加了上党战役、平汉战役、豫北战役、豫西战役、襄樊、淮海战役及挺进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反攻。1949年4月,率部突破长江天险,进军大西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南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军后勤部政委。1950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军事代表团副团长兼国民党起义部队七十二军政治部主任,负责整编改造工作。不久该部顽固者阴谋叛乱,他力战群匪,挫败了敌人的阴谋。同年7月任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监察委员。后调任海军威海水警区政治委员,海军威海基地政治委员,海军直属政治部主任、海军副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5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3年11月2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七十八岁。
  范普权:(公元1910~1991年),原名范则博,山东省庆云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27年考入河北省立第九师范学校,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31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校学生自治会主席,领导学潮,被学校开除。到北京继续开展革命活动。1933年到天津市从事工会工作,任天津市赤色工会工委会委员。党组织被破坏后,到南皮县,以卖瓜子为掩护,从事秘密工作。1934年回家乡当小学教师,发展党组织。
  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任庆云县委书记,率领本县抗日武装发展起来的一百余人,二、三十支枪,参加中共鲁北特工委组织的第三十一支队,任政训处处长,1938年任支队政治部主任。范普权后来到冀南军区工作,历任冀南区二地委宣传部长、第二军分区政治部主任。1939年到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2年到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到冀中军区,任军区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任河北省军区政治部文化部部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1954年任宣传部部长。回国后,1957年任北京军区政治部群工部部长,1963年任北京卫戍区副政治委员,分管民兵工作。北京市革命委员会常务委员,1968年被任命为山西省军区副政治委员,因病休未到职。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自由独立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1年4月13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一岁。
  范富山:(公元1914~1996年),山西省定襄县人。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少将。
  1936年参加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定襄县自卫队总队部总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自卫队区队长,山西五台县人民武装部部长,中共定襄县委书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六军一九六师政治委员,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六十六军一九六师政治委员,率部参加第四次战役。回国后,历任华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北京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副部长,铁道兵后勤部部长。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6年1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终年八十二岁
  范汉杰:(公元1895~1976年),又名范其迭,字汉杰,广东大蒲人。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
  范汉杰之父乃乡间文人,任小学校长多年。范汉杰少年时在其父创办的梓里公学就读,1911年夏考入广东陆军测量学院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测量班,1913年毕业后任职于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曾在东江、潮汕一带从事测量工作。1920年调任两广盐运使署缉私总稽九江缉私船管带,后又升任江平舰舰长。1923年转任桂军刘震寰部参谋、科长、支队长等职,官阶为上校。
  1945年3月,他被正式授予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衔,5月当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督委员会委员,成为蒋中正嫡系中的心腹爱将。1948年7月,范汉杰奉蒋中正命令,将驻锦州、山海关的国民革命军部队重新整编成新八军和新五军;9月被蒋中正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10月14日,林彪登临锦州城北四五九高地附近的帽儿山。这天,大风骤起,云烟茫茫。上午10时,林彪一声令下,总指挥部的总攻信号拔地而起。攻击锦州的战斗终于打响了。经过三十一小时的激战,到15日下午6时,全歼国民革命军锦州守军十二万人,人民解放军付出了伤亡二万四千余人的代价。国民党上将兼冀热辽边边区司令范汉杰被俘后,1960年11月范汉杰获得特赦释放后,在1962年担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曾撰写了《锦州战役回忆》等文章。1964年,范汉杰出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常委。1976年1月16日,范汉杰病逝于北京,终年八十一岁。后来,他在海外的子女回到北京,将放在八宝山的骨灰取出一半,带往台湾安葬。
  范 荩:(公元1899~1938年),丰城淘沙后坊村人,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第一九八师副师长,抗日名将。
  范荩少年时在家中随父读书,成年后到南昌二中求学,中学毕业后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八期,期间与陈诚、王东原、王育瑛等同学。1937年,范荩前往武汉珞珈山参加将校训练班。“七七事变”后,范荩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九八师少将副师长,参加保卫武汉的抗日战斗。1938年9月,他在湖北黄陂与日寇的一次激战中不幸阵亡,一代名将倒在沙场。
  范荩牺牲后,民国政府军事委员会被追认晋升中将军衔。国共两党人士纷纷吊唁,张治中将军也送了一副挽联:“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可见对他评价之高。在北京芦沟桥中国抗日英雄纪念馆中,范荩作为著名抗日将领,其生平和抗日英雄事迹被予以文字碑刻并附有个人照片,以供人们永远怀念。
  范熙同:(公元?~1944年),女,河北永年人,著名抗日烈士。
  幼年在本县读书。1938年5月,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冀南平原,她冲破封建家庭的束缚,参加了当地的妇女救国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华北财经学校学习。华业后,曾任冀南军区后勤部审计科员、冀南银行会计科出纳。
  1943年,到太行区银行总行工作。工作兢兢业业,生活勤俭朴实,作风清正廉洁。由于长期在艰苦环境中坚持斗争,积劳成疾,于1944年10月病逝。后与夫赖勤遗骨一并公葬于左权将军墓侧。
  1950年10月,被迁葬于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范筑先:(公元1881~1938年),河北馆陶人,著名抗日烈士。
  1904年,加入北洋军第四镇,当备补兵、副兵、正目。后调入天津北洋陆军讲武堂炮兵科深造,以优秀成绩毕业。后被提升为哨官、炮兵连长。范筑先深感民族危机严重,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渐发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立志富国强兵,建立民国。因此,拥护辛亥革命。
  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范筑先毅然复出,投入冯玉样部下,更名为筑先,表示其革命的决心,被冯委任为高级参议、汉中镇守使署参赞。
  1933年,范筑先被任命为山东省沂水县县长,第三路军指挥部军法处处长。他在任上生活俭仆,关心民众,深得当地百姓的爱戴和尊敬。1936年,他升任山东省第六区行政督察专员、保安司令兼聊城县县长。
  1938年,徐州会战期间,为配合中国军队作战,范筑先率部阻击了增援的日寇土肥原师团。后组织了济南战役,一度率军突入济南市。
  1938年7月,在东阿县黄庄阻击日寇运输队,毙敌数十人,缴获满载大米的汽车十三辆及其他军用器材。8月15日,日寇在得到大批增援部队后强行攻击,双方血战多时,范筑先手臂负重伤,裹伤再战,终因敌众我寡,城门被日寇攻破。范筑先亲率余部与日寇展开激烈的巷战。战斗中,他身受重伤,壮烈殉国。范筑先牺牲后,国共两党都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范琴芬:(公元1920~1938年),女,湖南永顺人,著名抗日烈士。
  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4年11月,红二、六军团到达永顺时,范琴芬随母亲参加红军,被分配在龙家寨红军医院看护伤病员。不久,与母亲一同参加红二军团政治部李贞组织的文艺宣传队,并由李贞取名“琴芬”。1935年11月随红六军团宣传队参加长征。过雪山时虽然年纪小,但坚决不肯骑马,拉着马尾巴翻山。长征结束后,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选为校俱乐部主任和青年干事。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冬,任八路军三五九旅随军剧团团长,随军挺进敌后。部队行至河北平山县时,遇敌机轰炸牺牲。
  范致中:(公元1915~1943年),山西芮城人,著名抗日烈士。
  师范学校毕业后任教。1937年4月,范致中参加本县牺盟会,从事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同年秋赴延安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随军就学于屯留县随营学校。1938年,范致中任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某部参谋,1941年初调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政治部锄奸科,勤勤恳恳,努力工作。1942年春随太行第二军分区军政机关转移榆社,突遭扫荡回窜之敌包围,突围中被俘,押至太原。狱中与中共地下组织取得联系,成立中共支部,组织难友与敌斗争。受尽严刑拷讯、百般折磨,1943年被迫害致死。
  范振辉:(公元1903~1938年),福建寿宁人,著名革命烈士。
  家境贫寒,读完小学后,就走向社会,挑起家庭重担。
  1931年冬,加入“赤色农会”,193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组织派遣到寿宁南区开展革命活动。
  1934年2月,任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一团十六连宣传干事。同年5月,奉命到寿宁南区恢复党组织,重建第七支队,任支队干事。1937年4月,任中共寿景庆泰(顺)中心县委书记。1938年3月,在政和新康口战斗中被俘,后遭杀害。
  范树民:(公元1920~1938年),河北馆陶人,著名抗日烈士。
  1936年,范树民随父在山东聊城省立第二中学读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积极随父范筑先投身抗日。1938年春,范筑先组织以聊城二中学生为骨干的青年抗日挺进大队,被任命为大队长。同年8月,为配合保卫武汉,鲁西北抗日武装组织了济南战役。范树民再三向父亲请缨杀敌。后率部到达齐河县坡赵庄时,突遭日伪军包围,双方展开血战。最后,因寡不敌众,同二十名战士一起,英勇牺牲。
  范春元:(公元1921~1943年),山西襄垣人,著名抗日烈士。
  范春元出生于富裕农民家庭,1936年考入长治省立第四中学读书,1937年抗战爆发后弃学回乡,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曾任王家庄中心校长、民革室主任、一、二区牺盟会协助员。
  1939年,范春元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二区武委会主任。1942年1月,日寇三百多人进行年关扫荡,范春元领导黄岩、普头、偏桥等数村民兵,设伏于普头三里窑山上截击,打退了敌人,缴获不少枪支弹药。1943年6月22日,范春元参加在米家坪召开的全体区干部会,研究武装保卫夏收工作,日寇特务发现后告密,肉搏战中,范春元被日寇用刺刀刺死。同时牺牲的还有米国珍、郭天有、武二昌等烈士。
  范学勤:(公元?~1940年),著名抗日烈士。
  抗日战争时期,范学勤任国民党第八战区骑兵六军第七师二十团二连上尉代理少校连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多次参战,屡立功勋。1940年1月31日,范学勤奉命率部在黄河后套地区南大地布防,此地仅为一寨外小村,没有可守工事,日寇五百步兵、三百骑兵、数辆战车联合向该阵地进攻。当时,他犯胃病,该连连长劝其后移休息,他奋然道:“倭寇深入腹地,乃国家之大病,吾宁牺牲个人之小病,以医国家之大病!“依然奋力指挥战斗,官兵莫不感动。众寡悬殊,率兵浴血奋战。日寇炮火猛烈,阵地上弹如骤雨,但大家毫不畏惧,自早晨到黄昏,退击了日寇多次进攻,歼敌数百人,该连也伤亡惨重。继而三面被围,局势危急,他激励官兵,誓与阵地共存亡,坚守阵地,并使空马撤退,与日寇继续苦战。后日寇蜂拥而至,他即振臂一呼,率先冲入敌群与日寇格杀肉搏,炸弹轰击,刺刀交锋,硝烟刀影,他与官兵毙伤日寇无数,终因寡不敌众,与阵地同归于尽。
  范郁文:(公元1909~1939年),山西阳高人,著名抗日烈士。
  范郁文因家庭贫困,1926年高小毕业后,就到内蒙兴和县当小店员。1927年夏,被录取为小学教师,先后在本县谢屯、杨家堡等村任教七年。他诲人不倦,努力学习马列原著和进步书籍。同时,撰写、发表了一批研究农村经济,揭露地主阶级对农民残酷剥削压榨的文章。1939年8月,范郁文因病在浑源南山三区熊沟村休养。11月11日,被白志沂(伪山西第十行政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乔日成(应县伪军头目)的部队抓走。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和严刑拷打,他坚贞不屈。11月15日晚,日伪军把他押到马牙寺村,用铡刀肢解杀害。
  范克明:(公元1918~1942年),山西新降人,著名抗日烈士。
  1937年参加革命,投身抗日战争。
  1940年4月,担任太岳决死队五十七团二营教导员,参加过百团大战和开辟岳南中条山根据地的多次战斗。是年9月25日,奉命率部截击增援榆社县日寇,击毙日伪军两百余人,缴获长短枪八十余支,击毁汽车两辆。11月30日,指挥二连在沁源陈家岭坚守某高地一日余,日寇多次强攻不下,受到团部表彰。1941年4月,奉命转战岳南,立脚未稳,即遭日寇包围,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突破缺口,冲出包围。1942年6月,率部到翼城、曲沃一带打击日寇,保卫夏收。完成任务返回驻地途中与日伪军遭遇,在激烈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范廷兰:(公元1903~1938年),河南温县人,著名抗日烈士。
  早年为谋出路,投入镇嵩军当兵。后积功升至郑州卫戍司令部副官长、陈留县政警队队长、温县第二区区团长等职。
  1938年春,日寇企图进击太行山区留守的抗日军队,确保平汉、道清两线的安全。时奉命进驻修武外窑,固守阻敌。3月28日,日寇集修武、薄壁等处兵力千余人,包围了里窑、外窑,遂率部奋力杀出重围。不料又遇日寇增援部队,再次陷入被围境地。双方激战至次日,所部官兵终于突破日寇最后一道防线,自己亦伤亡惨重。当发现驻守修武西涧的第九十七军姚团尚未冲出包围圈,便执意返身解救,再一次带兵冲入重围。时日寇兵力猛增,并以大炮轰击。他冒着炮火弹雨挺身射击,不幸中弹殉国。
  范江富:(公元1904~1938),福建寿宁人,著名抗日烈士。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任农民武装“红带队”队长。敌人三擒其父,五抄其家,他毫不动摇,并把胞弟继富也动员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6月,任寿宁第一赤卫连副连长。1934年2月,南区游击队升格为寿、景、庆独立营,任营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闽东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受组织安排,带领游击队,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1938年3月18日,在政和新康口对敌斗争中壮烈捐躯。
  范守仁:(公元1912~1942年),山西长治人,著名抗日烈士。
  穷苦农民家庭出身。高小毕业,当过工人。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家乡参加牺牲救国同盟会组织,任编村牺盟秘书。他怀着一腔救国热情,四处奔波,宣传抗日,组织武装,不到一个月就组织起一支百余人的农民自卫队。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村支部书记。不久升任区委书记,率领抗日军民参加了反九路围攻。粉碎日寇的九路围攻后,调中共长治县委宣传部工作,先后任副部长、部长。1939年年底,阎锡山媚日反共,依靠顽固县长,破坏抗日运动。他坚决斗争。他带领一百多名抗日救国会代表到专署请愿,揭露反动县长的罪行,迫使专署下令撤了原县长,建立了抗日民主县政府。
  1942年2月,调武工队任政委,率领部队深入敌占区,打击日伪军。8月,率武工队宿营于长子县东南沟,被日伪军包围。在突围战斗中,中弹牺牲。
  范汉卿:(公元1890~1939年),北京人,著名抗日烈士。
  东北讲武堂第一期,历任东北军连长、营长、吉林第二团团长、骑兵第十四团团长、第六旅旅长、骑兵第一师师长、彰德石家庄警备司令、警备第四大队中将队长,东北军总部北平军分会绥靖公署中将参议、忠义救国军十路司令等职。
  1939年8月,率部与日寇战于河北安次均口村。虽予日寇重大杀伤,终因孤军进入,后援不继,壮烈殉国。
  范立轩:(公元1896~1942年),河北威县人,著名抗日烈士。
  1923年,毕业于直隶大学医学院,后任天津杨村民众教育馆健康部主任。1928年,任邢台华北兄弟医院医生,后任东北军军医。因憎恶旧军队,辞职返乡,自备药品,为乡亲解除病痛。“七七事变”后,他与任丹需、董良卿等将威县五区民团改编为抗日游击队,他任医务主任。1938年,被八路军一二九师卫生部聘为医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成立后,建立了行署医院,任院长。在战斗频繁、人才和药品奇缺情况下,他到处聘请医护人员,添制药械,很快健全了机构,并在农村设立了隐蔽的住院病房,确保伤病员的安全。1942年,主持开办了医务训练班,积极培训医务人员。因劳致疾,1942年2月在家休养,常以耽误工作为憾。病情稍有好转,即返回医院,继续主持医务训练工作。4月29日,在日寇“扫荡”中壮烈殉国。
  范乐春:(公元1903~1941年),女,福建永定人,著名抗日烈士。
  出身贫苦。1927年受张鼎丞的教育影响走上革命道路,1928年6月,参加“永定暴动”。
  1929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入闽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溪南区妇联主席。10月,任县妇联主席,1930年2月,当选为永定县苏维埃执行委员主管青年和妇女工作。1930年9月,选为闽西苏维埃政府执委、土地部长。1937年8月,调回永定,任县工农民主政府主席,代理中共永定县委书记,曾主持纠正全县“肃清社会民主党”运动的“左”倾错误。同年11月,出席全国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1941年5月,病逝于西溪白叶湖山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范方士:(公元1917~1945年),山西芮城人,著名抗日烈士。
  “七七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3月芮城沦陷后,转道西安赴延安,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派往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在河北省武安县一带从事党的工作,发展武装力量,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942年初调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五旅某团营教导员,同年4月率部参加浮(山)翼(城)战役,身先士卒,英勇作战,为击溃阎锡山六十一军四十八师做出了贡献。1944年5月奉命随军南下,建立抗日根据地,严厉打击日伪军。
  1945年5月随部队转战大别山,在与日寇一次战斗中英勇牺牲。
  范子侠:(公元1908~1942年),江苏丰县人,著名抗日烈士。
  高等小学毕业后,入中学半工半读。入东北军当兵时,被选进天津东北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在东北军历任参谋、连长、营长、团长等职。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所部调往江西“围剿”红军。因不满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遭到当局压迫,愤而辞职。1933年5月参加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任团长。率部参加收复康保、沽源、多伦等地的战斗。1935年参加绥东抗战,打入伪军内,任营长。在百灵庙之役策动全营起义,并迫使师长及全师反正。后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入狱。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出狱。随即奔赴河北无极、藁城、新乐、行唐地区,发动群众,组织抗日义勇军。1939年接受八路军的指导,将所部改编为平汉抗日游击纵队,任司令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2月12日在河北沙河柴关反“扫荡”战斗中壮烈捐躯。遗体葬于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范 煌:(公元1913~1944年),山西万荣人,著名抗日烈士。
  著名兽医范香亭之子。读完4年初小后,在大谢庄和通爱村私塾拜清末举人李毓云为师,酷爱古文与书法,尤喜史书。之后相继毕业于临晋县蒲坂中学和太原成中学。1938年春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随军到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军区抗日根据地工作,相继转战豫东鲁西一带,任冀鲁豫军区第三分区政治部保卫科科长等职。1944年在国民革命军大规模“清剿围攻”中突围未成被俘。他慷慨陈词,谴责国民党反共反人民、破坏抗战、制造分裂的滔天罪行,视死如归,英勇就义。
  范 易:(公元1901~1928年),四川富顺人,著名无产阶级革命烈士。
  少年时代,在家乡读私塾,后考入富顺中学。1919年,随叔父到成都,考入第二届成都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读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向往革命。1920年12月,经上海赴法国勤工俭学。留学期间,在周恩来、邓小平、聂荣臻等中国共产党人的影响、帮助下,潜心研读马列主义著作,积极参加革命活动。1926年2月,任中共开封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同年9月,任中共郑州市委书记。1927年7月,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是年9月,调中共豫南特委,任组织委员。1928年2月,在任中共豫东南特委委员期间,具体指导中共商城县委工作,开展兵运农运斗争,组织发动革命武装暴动,建立了临时革命政权豫南革命委员会,担任豪绅地主审判委员会委员长。同年3月18日,在潢川大荒坡发动农民武装暴动,在对国民革命军作战突围中,被俘遭杀害。
  范 合:(公元1920~1943年),河北献县人,著名抗日烈士。
  出生在贫寒的家庭。幼年读过私塾,因生活所迫退学去内蒙一家工厂当学徒,后又因受伤回乡以教书度日。这期间,在进步教师周荣的影响下,开始寻求革命真理。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由组织派往山西学习。1938年冬,奉命回家乡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他以自家为基地建立了第一个堡垒户,并相继组织了彭村、柳抗、南庄等几个重点村的抗日群众组织,还建立了第一支区游击队,创建了五区抗日根据地。曾任中共第一区委书记。1940年,调任五区社会部长。又任献县公安局长。他认真发动群众,积极开展镇反、锄奸、反霸斗争,因此,成为日寇抓捕的主要对象。1943年,因叛徒告密,在赴南成参加县委召开的会议时,与日伪军遭遇。激战中,壮烈牺牲。
  范 平:(公元1916~1940年),山西夏县人,著名抗日烈士。
  幼年在本村上小学。1929年入曹张镇县立第二高小。1932年到运城菁华中学读书,1935年考入运城师范。1937年,范平参加革命,领导学生运动,进行抗日救亡活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范平上中条山参加夏县抗日游击队,任指导员。同年去延安学习。1940年2月的一天,趁县委在左云冯家窑开会时,张某指使部下,将范平杀害。
  范宰宇:(生卒年待考),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台湾省总政治作战部政治作战学校校长。
  范 庭:(生卒年待考),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豫北别动第五总队队长。
  范玉书:(生卒年待考),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第八十六军副军长。
  范祚胤:(生卒年待考),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国防部”人事次长室处长。
  范宝华:(生卒年待考),著名国民革命军陆军少将,台湾省三军参谋本部通信电子资讯参谋次长室系统资讯处处长。
  范旗军:(公元1984~今),江苏盐城人。江苏省盐城工学院毕业生代表。
  在当今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中国姓氏中,范姓居于第61位


分享按钮>>范姓家族历史分布简介:发源地河南范县
>>山东省广饶县燕氏祖庙碑文——继序不忘